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译界资讯>> 广东>>正文内容

王华树:技术驱动现代语言服务模式变革

王华树:翻译学博士,广东省翻译协本地化委员会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问题与挑战恰恰是中国语言服务走向创新发展和演变升级的突破口。周明伟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创新是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优先主题和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言服务业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全新的变革机会。语言行业正逐步告别传统的增长模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技术等新兴元素将成为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和协同创新的新方向。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器翻译技术的大幅进步,神经机器翻译技术成为热门话题。刘禹认为语言服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场景,语言与技术的衔接分三步:平台化、线上化和智能化,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智能翻译铺开道路。王士进指出,过去两年间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快速提升了智能口语翻译技术,未来语音、图像等多语种合成识别也将迅速发展,胜任更多的工作。陈圣权认为,新技术必然推动语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机器翻译降低语言服务成本,某些传统企业或模式很可能会消失。于洋认为,通过结合语言学家的知识和高质量的语料,再引入合理的算法,机器翻译的质量将大大提升,其可接受程度取决于具体场景。肖桐则强调,机器翻译的内涵并非机器帮助人,而是人如何适应机器翻译的结果,如何将其修改为可接受的译文。中译语通科技有限公司柴瑛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出中国语言生态的智能化、平台化和精细化的新特征。

 语言技术的新突破直接导致语言服务模式的变革。一方面,用户和译员习惯发生变化,传统的人工翻译转向机器辅助翻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职业译者的主流工作模式。同时,借助云翻译和众包翻译平台,译者可提供“泛在翻译”,满足海量的碎片化的微语言服务需求,极大提升了语言服务的便捷性与灵活性。

 另一方面,在技术驱动的时代,大数据平台、移动互联网以及全球化信息管理系统等促使语言服务业由个体化、“手工作坊”式工作模式走向流程化、协作化的大规模生产组织形式,且团队协作逐渐从内部向互联网众包过渡。线下单一的语言服务模式转向规模化、细分化和产业化。柴瑛指出,规模化平台发展是未来语言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其取决于语言服务与各行业的深度渗透与融合。最典型的是“云翻译平台”,即“基于云端的翻译协作”,可以在互联网上整合市场需求、语言技术、数据资源、语言人才和资金等资源,提供“无边界的虚拟化组织协作,实现语言服务产业规模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唐智芳、于洋,2015)。石鑫指出,云平台可以深度整合语言服务项目,引入统一的级别评定标准,实现行业知识资源共享,同时,为大型客户提供服务的虚拟语言部门可以更贴近客户业务、优化服务结构、提升专业水平。文思海辉林怀谦指出管控式众包可以通过平台协作多渠道获取全球资源,基于云的在线翻译平台可以通过资源匹配自动化、认证过程自动化、在线任务申请、在线协作编辑和可视化技术实现一站式的语言服务解决方案。

 同时,语言服务管理方将从服务模式的变革中受益。传统的线下管理模式效率较低,尤其不利于大型语言服务项目的进度控制、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等整体项目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将端对端拓展为云共享的语言服务平台不受时空限制,能减少中间环节,削弱实体化,降低成本。系统化、流程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无疑将大大提高项目控制效率,电子商务模式是语言服务业跨界特征的体现,是以翻译服务为交汇点的语言类相关领域的融合与协作。可以说,正是语言技术的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变革造成了语言服务生态链的波动,并促成了语言服务业在协同创新中的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而语言服务协同创新的表征与效果之一也在于语言技术与服务模式的进一步革新。

(此为文章的一部分,节选自《中国翻译》2017年第1期《语言服务的协同创新与规范发展——2016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暨中国译协年会综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中国日报媒体报道】2016广东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立
下一篇:副会长唐兴应邀在联合国总部发表主旨演讲